听得见时代的脉搏和声音——南阳烙画 烙下新时代的影像
来源:本站 时间:2021/5/13 10:33:12 次数:
全媒体记者 李萍
手腕轻移,烙铁发出点点红光,在细微的青烟下,南阳月季的花瓣慢慢在眼前“绽放”,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陶岔渠首一点点地呈现……5月10日,南阳市烙画厂车间内,烙画工作者们正认真地创作着一幅幅烙画作品,用手、用心,守望着这项省级非遗项目,绘出南阳的特色烙印。
守望烙画,守望的不仅是非遗技艺,更有其在守望中不断创新和拓展的内容与精神,从南阳月季到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从党的历史到乡村振兴,南阳烙画把笔触落在生活中、落在时代里,以动人画面为人民抒怀、为时代画像。
烙画亦称烙花、烫画、火笔画,发源并长期传承于南阳一带,是以温度在300摄氏度至800摄氏度的烙铁代笔,利用炭化原理,以高温烙具在可炭化材料上勾勒烘烫,达到近似中国画墨分五色的笔墨效果。南阳烙画的历史可以追朔至西汉末年刘秀称帝前的一段传说,有史记载已有140余年历史,深受海内外人们的赞赏和喜爱,被誉为“世界艺林一绝”。
人们印象中的烙画作品,多是烙画筷子,或是传统的山水花鸟作品。然而,在市烙画厂展厅内,一幅幅同心战“疫”的作品引人注目。疫情面前,南阳烙画人潜心创作、倾情抒写,为战胜新冠肺炎疫情鼓劲加油、贡献非遗力量。
《生命的阳光》《心花壮行盼凯旋》《使命担当》《众志成城》《守护天使》《黎明在即致敬英雄》《加油必胜》……烙画中,有军医惜别爱人奔赴一线时的送别场景,有眼神中透着坚毅的钟南山院士,有“全副武装”的医护人员紧握拳头的画面,有医护人员在病床前为患者问诊治疗的情景,不同的作品,从不同角度展示了广大医务工作者坚守战“疫”一线、用生命守护生命的奉献与担当。
紧跟时代,用烙画非遗艺术为新时代“画像”,不仅体现在抗疫作品中,还体现在诸多展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烙画作品中。非遗要获得蓬勃长久的生命力,就需要回归生活,拥有时代的地气和温度,赢得人们的文化认同。
《与爱同行》展现了“脱贫路上一个都不能少”的庄严承诺;《梦圆金秋》选材于太行山一村庄一角,面带喜悦的老区农民,挂成串的玉米、辣椒,成筐的苹果,展现了在党的领导下红红火火的日子;《丰年》,谷仓满满,幸福满满,从一个侧面展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胜利成果……不过是一管铁笔,却在勾、擦、点、烘中,以丰富的层次和色调生动展示了乡村振兴的生动图景,体现出南阳烙画人记录新时代、书写新时代、讴歌新时代的使命担当。同时,市烙画厂还在方城县广阳镇新集村建立烙画基地,通过让村民种植葫芦、传授葫芦烙画技艺、回收作品等,为当地脱贫攻坚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终审:柏伴雪
注明:本文转自南阳日报直播南阳 https://www.toutiao.com/i6960973049822773796/
下一条:【非遗专栏】苏绣(人物)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