烙画是南阳三宝之一,以独特的艺术风格与艺术魅力,在中华大地上流传了上千年。
南阳烙画有着悠久的历史,有着深厚的人文资源,有着繁荣的记录,在发展中有着良好的前景。它不仅是精美的艺术品,更承载着南阳厚重的历史文化、独特的风土人情和秀美的山川风景,是南阳一张精美的“文化名片”。
二十世纪20年代
南阳烙画已享誉国内
关于南阳烙画的起源,民间有不少说法。
相传烙画起源于秦朝,有确切的民间传说记载的,始见于西汉末年,而真正有据可考的,是在清光绪三年。
据志书记载,清光绪三年,擅长绘画的南阳府文吏赵星三在一次吸食鸦片时忽生画兴,以烧红的烟扦代笔在烟杆上信手烙烫作画,得一小品,继而又在其他木玩上施艺,均获成功,遂潜心研究,久而久之,就琢磨出一整套烙画工艺。
此后,赵星三收徒授艺,使烙画得以世代相传。到二十世纪20年代,南阳已形成了一个特殊的烙画手工行业,烙画工艺品成为南阳颇有名气的民间艺术品而享誉国内。当时,南阳城内现解放路附近有专卖烙画的店铺六七家。其中以方玉堂的“福聚恒”最为有名,“福聚恒”生意兴隆,日进斗金,产品远近闻名,远销京、津、沪、西安、开封等地。到四十年代初,单“福聚恒”一家,店员艺人已发展到三十多人,南阳城从事烙画产业的人数达上百人,形成了从原材料到产品销售进入市场的完整的产业链。
很火很流行南阳烙画曾辉煌一时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十分重视烙画这一传统民间艺术的挖掘、整理和发展,将分散流落于南阳各地的烙画艺人组织起来,成立了南阳烙画合作社,后在烙画合作社的基础上成立了南阳烙画厂。起初,烙画艺人以铁针为工具,在煤油灯上炙烤进行烙绘,主要为筷子、尺子等小件日用品作装饰。后来,制作工艺和工具不断改革,由“油灯烙”改为“电烙”,先进的电烙笔可以随意调温,从而使这一古老的创作方式具备了前所未有的表现力,作品由传统小件日用品、发展到四扇屏和巨幅长卷烙画,用料从冬青木发展到宣纸、绢绸等。
上世纪80年代后,南阳烙画厂声誉日隆,一批具有绘画实力的专业技术人员和高校学生加入该厂,使烙画从业人员的知识结构、艺术水平大幅提高。南阳烙画工艺日臻完善,多次获得省优、部优称号,进入了一个辉煌时期。
当时,北京人民大会堂河南厅悬挂的是大型烙画《三门峡水库图》,人民大会堂仅出售两种纪念品,其中之一就是南阳的冬青木烙画筷,钓鱼台国宾馆用的也是南阳的9寸烙画冬青木筷。
南阳烙画还是风格高雅的艺术欣赏品和馈赠国际友人的重要礼品。1987年3月,上千件南阳烙画作品在新加坡展销,引起轰动,新加坡《新明日报》评论:“以火笔在木板、宣纸、丝绢上作画,是世界艺林一绝”。此次展出的全部烙画作品被抢购一空,其中一幅宣纸烙画条屏《钟馗打鬼图》被新加坡国家博物院珍藏。
在民间,南阳烙画也很火很流行。南阳人用的大衣柜、条几、平柜,甚至橱柜等家具上,随处可见烙画的影子。
1989年,南阳烙画年出口创汇达百万美元,南阳烙画厂成了南阳市的窗口单位。无论是国家领导人还是名人明星,来南阳都少不了到南阳烙画厂参观。
南阳晚报首届烙画展
拉近烙画与百姓距离
进入上世纪90年代,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进行和艺术品市场的进一步放开,传统烙画市场被挤压。在这个过渡时期,因缺乏专业项目的投入和重视,南阳烙画的创作进入了一个低谷时期。近两年,随着文化事业的发展,南阳烙画发展的曙光再现,但由于缺乏必要的宣传,不仅是外地人,很多南阳人对烙画也知之甚少。
今年年初,本报刊发了一组关于烙画历史、现状及发展的连续报道,引起市民及文化艺术界人士的广泛关注。不少读者提出,如今各地都在举办各种艺术展览、研讨会、创作大赛等,南阳作为烙画的发源地和重要的创作、生产基地,很少有专业的烙画展览,这不失为一件憾事。为此,本报面向社会征集参展烙画精品、藏品,得到读者的广泛响应。
3月2日,“南阳晚报首届烙画展”在南阳府衙隆重开幕,展览分“烙画精品”、“烙画藏品”、“烙画历史演变”三个部分展出,吸引了各个层次的参观者,数千市民前往参观。文化艺术界人士高度评价这次烙画展,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阎天民说,烙画展不但给南阳文化艺术界带来一股新颖独特的艺术之风,也为烙画从业者提供一个取经交流、拓宽视野的平台,同时丰富了百姓的文化生活,市民在参观中品味南阳烙画的文化内涵,对烙画的历史、现状及未来发展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上档升级
打响“烙画之乡”品牌
烙画是南阳的宝,南阳烙画怎样才能长盛不衰?怎样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有识之士一直在思考。
在烙画行业干了十多年的李先生认为,只有不断地提高烙画作品的艺术层次,才能增强其艺术感染力。
市民张先生认为,烙画颇有古典味道,烙画生产厂家可以与大型家装公司联合推出以烙画为主题的“烙画装修风格展”之类的活动。
“走近老百姓 才有生命力。”著名作家二月河认为,烙画要发展,必须研究市场,研究人们的心理需要,应寻找在现代生活中的新角色。既要拿出震撼性作品,也要走近市民,让一般百姓买得起。
李哲是南阳烙画厂的厂长,他认为,南阳烙画要想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作出再创造、再发展,首先是思想意识要转变,市场需求的多样化、高档化要求最大限度地拓展烙画的表现力和文化包容。此外,要打响南阳“烙画之乡”的品牌,提升南阳烙画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还应整合烙画资源,使烙画产品实现标准化生产、大师化创作、品牌化经营,促进烙画产业上档升级。
据介绍,从去年以来,南阳烙画厂的产品一直供不应求。在社旗山陕会馆、桐柏水帘寺、西峡老君洞、唐河石柱山等景区,南阳烙画受到了来自全国各地游客的喜爱。目前,南阳烙画厂正在申请河南省省级重点文化企业,希望借此把南阳烙画打造成我省的又一张文化名片。③4
总策划 王大莹(摘自南阳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