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烙画 解读
来源:本站 时间:2019/1/12 10:05:16 次数:
葫芦谐音“福禄”,在中国被视为吉祥物,古有“宝葫芦”之美誉。在吉祥物上赋诗作画,是人们喜闻乐见的形式。而将烙画艺术巧妙构思于葫芦上,在增加了其艺术价值的同时,也提高了烙画的创作难度,更是别具一格。也更彰显其古朴大方、庄重典雅之特色。葫芦烙画可谓艺术殿堂里的一株奇葩。
烙画在禹州有较久的传统,著名烙画艺术家有赫连洁静等。
烙画古称“火针刺绣”,近名“火笔画”、“烫画”等,是古中国一种极其珍贵的稀有画种。据史料记载,烙画源于西汉、盛于东汉,后由于连年灾荒战乱,曾一度失传,直到光绪三年,才被一名叫“赵星”的民间艺人重新发现整理,后经辗传,逐渐形成以河南、河北等地为代表地几大派系。
烙画以前仅限于在木质材料上烙绘,如:木板、树皮、葫芦等。画面上自然产生不平地肌理变化,具有一定地浮雕效果,色彩呈深、浅褐色乃至黑色。烙画用一种特制的铁笔,在扇骨、梳篦、木制家具以及纸绢等上面烙制成的工艺画。现代大胆采用(宣纸、丝绢)等材质,从而丰富了烙画这一门艺术形式。河南、广东、浙江、江苏和安徽等地都有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