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烙画屏风《黄河在前进》是南阳市烙画厂于一九五九年初为了迎接和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周年,由南阳市烙画厂提出创制意向,在河南省轻工业厅的高度重视、支持和指导下,在当时的中共南阳地委、南阳市委的直接领导下,南阳市烙画厂党支部书记李正元、厂长张延福挂帅,由烙画大师王世英、李克明、牛金星、杨雪芳为主创,组成创制小组,经过数月的艰苦奋战,于一九五九年国庆节前夕完成的向祖国、向党中央、毛主席的重大献礼作品。作品完成后,由厂党支部书记李正元和方金绪同志亲自运送北京,在河南省驻京办事处的联系、指导、安排下送至人民大会堂河南厅组装,并在河南厅永久展示收藏,成为人民大会堂河南厅的组成部分。
一、大型烙画屏风《黄河在前进》创制的时代背景
195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周年,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在党中央、毛主席的英明领导下,一日千里,各条战线呈现一派繁荣景象,第一个五年计划提前完成,国家确定的重大建设项目顺利完成。如重大水利建设项目黄河三门峡水库项目、北京人民大会堂、历史博物馆等十大建筑等顺利完工投入使用,标志着祖国社会主义建设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驶入快车道,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正领导中国人民沿着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奋勇前进。南阳市烙画厂正是在大好形势下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走上大发展的辉煌道路。
二、大型烙画屏风《黄河在前进》创制的选题
在祖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热潮中,广大文艺家响应伟大领袖毛主席的号召,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生活,纷纷投入火热的生活实践当中。经过对生活的深入体验,创作了大量反映生活、讴歌时代的优秀作品。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河南分会主席、中国实力派画家谢瑞阶同志在深入生活、深入黄河三门峡水库建设工地后,激发了高昂的创作热情,这一时期他创作了一大批反映黄河、反映三门峡水库宏伟工程的优秀作品,在全国大展上引起强烈的轰动和共鸣,其大型中国画《黄河在前进》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创作而成的,成为他里程碑式的经世之作。作品不仅描绘了三门峡大坝的宏伟,咆哮黄河势不可挡的奔腾之气,而且突出了毛主席“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的主题,使黄河这条千年害河经过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治理成为永久安澜为人民造福的“福河”的又一内涵。大型烙画屏风《黄河在前进》正是以谢瑞阶同志的画作《黄河在前进》的基础上进行选题并进行烙画移植。
三、大型烙画屏风《黄河在前进》创制过程
南阳市烙画厂在经过精心的选题,并提交河南省轻工业厅后,得到了省厅领导的高度重视和认可,同时也得到了南阳地委、南阳市委的重视和支持。省厅委托工艺美术处戴处长选派工艺美术处干部王越忠等两位同志来南阳常驻我厂进行现场指导,自此创制工作正式开始。
1.确定规格样式
因为人民大会堂属大型高端建筑,又是全国人民代表开会的地方,内部设置的各省会议厅又要体现地方特色,因而所有陈设装饰都有规格、尺寸的严格限制,还要样式美观,又要大小、高低适中。经过通盘考虑和规划后,确定屏风的样式为中国古典传统样式,总高为3.5米,宽为5米,其中底座为木制雕花底座,高1米,为四面高浮雕雕花,画面为冬青木八扇组合插屏,呈扇面展开,铆榫无缝对接,庄重大气。
2.确定图样
由于烙画的特性与中国画有本质的差异,要完整展现谢瑞阶同志《黄河在前进》的原创精神,又能充分展示烙画艺术之美的确是件不容易的事。在王世英、李克明、牛金星、杨雪芳等主创人员拿出初稿后,经反复推敲,反复修改,几上郑州与谢瑞阶同志结合研讨、请教,最后确定在谢画的基础上,吸收他的黄河系列作品中精彩元素加入其中,最后确定烙画《黄河在前进》图样。
3.烙制过程
作为南阳市烙画厂第一次承担为国献礼的大型烙画项目,这既是烙画艺术首次在全国人民面前展示,又是一项严肃的政治任务,其要求必然是最高的,其政治意义不言而喻。为此,厂里迅速成立了以支部书记李正元、厂长张延福为首的领导小组,王世英、牛金星、李克明、杨雪芳负责创作烙制,同时征得地区轻工业局的支持,又从镇平、邓州两处调来木雕师傅三人,(一个姓范的师傅,两个姓李的师傅),由方金绪负责设计制作雕花底座。自此,大型烙画屏风《黄河在前进》的创制工作全面展开,开工时间定在1959年5月1日国际劳动节。
4.大型烙画屏风《黄河在前进》的艺术成就
为使大型烙画屏风《黄河在前进》在艺术上、思想内涵上保有谢瑞阶同志中国画《黄河在前进》原创精神,又能使烙画艺术在移植融合中充分表现古朴典雅艺术魅力。在烙制期间,主创人员全部移师郑州省轻工业展览馆,就近接受谢瑞阶同志的指导和省轻工业厅工艺美术处的指示。经过创制小组两个多月的精心组织,夜以继日的艰苦奋战,克服重重困难,一丝不苟地,严谨细致地于1959年8月底完成了创制任务。屏风底座采用豫西山区出产的银杏木,经过反复精选和耐水抗裂处理后雕刻,图案花纹,正面采用中国传统的云龙纹和江牙海水以及其它祥瑞花样,采用高浮雕的表现手法精雕细刻组合而成。当整体组装后展现在大家面前时,赢得了美术大家谢瑞阶及省会工艺美术界、省轻工业厅领导的高度赞赏,南阳烙画获得了巨大成功。
四、运送北京,放置人民大会堂河南厅
1959年8月底,在完成了最后的打磨修饰工作后,由省轻工业厅向河南省驻京办事处联络,确定送京时间。厂长张延福已先期抵达北京,为确保安全由省轻工业厅安排专车,在厂党支部书记李正元和方金绪师傅的护送下由郑州启程送达北京。河南省驻京办事处为此进行了精心安排,在人民大会堂管理局的指导下,由南阳市烙画厂烙制的《黄河在前进》大型屏风放置在人民大会堂河南厅,得到了人民大会堂管理局的高度赞扬,并永久收藏,圆满完成了向国庆十周年、向党中央、毛主席献礼的光荣任务。至此,南阳市烙画厂和南阳烙画首次以最高规格进入大雅之堂。
五、大型烙画作品《黄河在前进》的持续影响
由于大型烙画屏风《黄河在前进》放置在全国人民的最高殿堂,使全国人民首次接触和认识了南阳烙画。南阳烙画的无穷魅力也倾倒了首都人民和全国人民。于是,1959年后,南阳市烙画厂的冬青木烙画筷子系列产品被人民大会堂选定为国宴专用筷,继之钓鱼台国宾馆迅速跟进订购,全国人大代表纷纷购买作为纪念品,南阳市烙画厂因此印制专用包装对人民大会堂和钓鱼台国宾馆进行专供。同时以此为契机,大型木板烙画正式成为南阳市烙画厂的发展产品和主导产品,并一步步走向全国走向世界,1987年南阳烙画在新加坡展览时,被誉为“世界艺林一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