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南阳烙画

作者:本站 来源:本站 时间:2012/11/9 11:37:11 次数:

一、概述

烙画,亦称烙花、烫花、火笔画、“火针刺绣”。它是利用碳化原理、通过控温技巧,用温度在摄氏三百至八百度之间的铁笔烙烫。它可以不施任何颜料用白描技法勾勒线条,以中国画墨分五彩的技法烘色,或以烙为主套彩为辅的表现手法,在竹木、宣纸、丝绢等材料上勾划烘烫作画,巧妙自然地把绘画艺术的各种表现技法与烙画艺术融为一体,形成自己的艺术风格,曾以南阳三宝“烙画、玉雕、出师表”之首而声誉海内外,被誉为“世界艺林一绝”。

南阳,古称宛,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因汉光武帝刘秀发迹于南阳,史有“南都”“帝乡”之誉。历史上,南阳历为郡府(县)治所,“南据荆襄,北屏汝洛”,“商遍天下,富冠海内”。从而为烙画艺术的产生发展奠定了深厚的物质基础。

南阳烙画起源于西汉末年,鼎盛于明清,发展于现代,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清光绪三年(公元一八七七年),经擅长绘画的南阳府文吏赵星三的潜心研究,琢磨出一整套的烙画工艺。久之,烙画逐渐成为文人雅士或显宦之间的互赠礼品,以至作为贡品进入清宫。以后,赵星三收徒授艺,使烙画得以世代相传。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烙画已形成了一个特殊的手工行业,烙画工艺成为南阳颇有名气的民间艺术而享誉国内外,烙画筷、烙画文明手杖在官场文人和名流之间成为时髦赠品,继而逐渐形成一业,烙画制品随之流通于市。

解放后,党和政府非常重视这一传统民间艺术的挖掘、整理和发展工作,将分散流落于南阳各地的烙花艺人组织起来,成立了“烙花互助组”、“南阳烙花合作社”,一九五四年三月,南阳集中整合了互助组和合作社,成立了专业生产烙花工艺品的“南阳市烙花工艺厂”,一九九六年三月更名为“南阳市烙画厂”。

解放初期南阳烙画是以烙花工艺筷子和木板烙画为主发展起来的。冬青药木烙花工艺筷子规格有300mm、264mm等七个系列。在筷面上工艺师们用手工烙绘出的花色有人物、花鸟、山水、博古、虫鱼等五大类一百多种,画面典雅精美,可供欣赏,成为收藏者的所爱。木板烙画是以屏风、挂匾为主,画面内容丰富,题材多样。七十年代后又发展到在宣纸、丝绢上烙画,既能表现国画的细致工笔,也能展现国画的粗犷写意,还可兼有西画的素描和油画技法,版画的雅情意趣也能包蕴,题材都是民间喜闻乐见的,加上现代烙画工具的介入,使画面增添了古朴典雅的气度。今天,烙画已成为一种风格高雅的艺术欣赏品和国际友人的馈赠礼品,备受世界各地人民的喜爱。

在烙画工艺的传承上,以建厂初期王世英、吴太和、方玉堂、魏仁瑞、闫青增为代表,他们传承了赵星三烙画的基本技法,主要产品有各式屏风、印章盒、木梳、冬青木筷子、市尺、打子把、笔筒、茶叶盒、烟盒等传统工艺品,其中产销量最大的是冬青木烙画筷子,并产生了第一位由国家授予的工艺美术大师“王世英”。

我厂第二代传承人以牛金星、李凡芝、田子秀、方金绪、李克明、魏荣磊、潘明武、陈淑玉、王保莹等为主,他们继承了第一代艺人的优秀技艺,经过积极探索,烙制了大型木板烙画作品,内容题材更加丰富,并出现了各种款式的宣纸烙画,产生了第二位国家授予的工艺美术大师“田子秀”。

改革开放以来,在第二代传承人的亲传口授下,新一代的烙画艺人迅速成长起来,加之一大批美术学院毕业生的加入,知识结构、艺术水平大幅提高,烙画艺术得到了长足发展,先后研制出丝绢烙画和套色烙画,开创了烙画艺术的崭新面貌,并形成了一支传承有序、脉络清晰、高水平的烙画创作队伍。

目前,南阳市烙画厂是全国唯一专营烙画的生产厂家。烙花工艺也由原来千年不变的油灯烧钎卧姿烙花,发展到现在的宣纸、丝绢烙画;由原来的单色烙花,发展到现在的套色烙画;由原来的单一体裁发展到涵盖多种体裁;由原来的单薄文化含量,发展到现在的多彩厚重文化含量。从多个方面,既透视着几千年来的文化传承,又看到时代发展的突破性、超越性进步。

二、杰出价值

南阳烙画,发源于南阳,传承于南阳,具有浓郁的南阳地方特色。南阳烙画是南阳人民的独特创造和杰作,她的题材有传统的民间画,如花鸟、虫、鱼等,也有年画、吉祥图案、神话故事和取自古典小说和反映当地民俗及风土人情的内容,既有装饰性,又有思想性、艺术性兼具的现代题材作品。其代表作采用本地和祖国大好河山创作《南阳武侯祠》、《伏牛云海》、《万里长城》、《泰山日出》、《山河万里图》、《唐河石柱山风光》、《镇平五朵山雄姿》等作品在对外文化交流和扩大城市知名度上起到了重要作用。2009年12月,原河南省委书记徐光春率团访问宝岛台湾赠送给国民党名誉主席吴伯雄的烙画《一帆风顺》,成为中原人民献给台湾同胞的一份厚礼。

1956年12月,南阳市烙画厂艺人王世英同志出席全国工艺美术艺人座谈会,被轻工业部授予“国家三级艺人”称号,受到毛泽东、朱德、刘少奇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并合影留念。

1958年6月,南阳市烙画厂接受了为北京人民大会堂生产烙画装饰品的光荣和为国庆献礼的任务,其中给毛泽东主席烙制了四件工艺品:笔筒、茶叶盒、烟盒、拂尘手柄,中央为此来电:“东西收到,表示感谢。”同年,副厂长牛金星同志出席在北京召开的群英会,并荣幸收到周恩来总理的宴请。

1958年9月,时任团中央总书记胡耀邦同志来烙画厂视察并亲手题词:“用你灵巧的双手,建设社会主义”

1979年8月,南阳市烙画厂劳动模范李克明同志出席全国工艺美术代表会议,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华国锋、邓小平、李先念、邓毅超、胡耀邦的亲切接见并合影留念。

1984年9月,南阳市烙画厂冬青木烙花筷荣获国家优质产品银质奖,这也是南阳市第一次荣获国家银质奖的产品。

1987年3月,在新加坡旅游品展销会上,南阳老化被国际友人及当地媒体和绘画界同行们一致称赞,一火笔在木板、宣纸、丝绢上作画堪称世界艺林一绝

1988年,南阳市烙画厂被轻工业部授予“全国轻工业部出口创汇先进企业”称号。

1990年12月,南阳市烙画厂生产的烙画四条屏在首届全国青工业博览会上荣获银奖,烙画组合工艺品荣获铜奖。

1991年8月,南阳烙画走进中央电视台“综艺大观”栏目,烙画厂工艺师王丽同志现场表演烙画。同月,中央电视台“神州采风”节目播出南阳烙画专题片

1992年5月,南阳市烙画厂工艺师李云琴同志在河南电视台“七彩虹”节目中现场表演南阳烙画。

1992年8月28日上午,全国政协副主席王光英同志来南阳市烙画厂视察参观,对烙画产品给予高度赞扬,并欣然题词“南阳烙画,艺林一绝”。

1992年10月,南阳市烙画厂320mm冬青烙画筷获国家“天马奖”银奖,由国家旅游局、轻工部、纺织部联合颁发,并经国家技术监督局认可。

1994年8月,南阳市烙画厂被国家旅游局评为“全国旅游品定点生产企业”。

1996年底,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家委员罗干同志在时任河南省委书记张洪华、时任南阳市委书记李清彪等领导的陪同下视察南阳市烙画厂。

2001年10月12日,南阳市烙画厂工艺师赴欧洲现场表演烙画,同月,南阳日报发表了《南阳烙画惊欧洲》的纪实报道。

2003年2月,南阳市烙画厂高级工艺师赴泰国现场表演烙画,随后泰国电视台赴南阳市烙画厂制作烙画专题节目。

2008年9月10 日,胡锦涛总书记在河南视察时走进烙画工作室拿起烙笔在画上烙下“教师节快乐”几个字,作为礼物送给教师们。

2009年8月,南阳市烙画厂开始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

2010年11月9日,南阳烙画被成功收录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如今,南阳烙画在继承和发扬传统烙画艺术的同时,正努力开发新品种,增加新花色,研发新的表现形式,努力把烙画这一民间艺术推上更广阔的发展道路。申报烙画文化遗产项目必将为南阳烙画的发展、传承和保护作出更大的贡献。

上一条:烙画机的运用

下一条:烙画的历史

搜索您需要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