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关注】吴历——烙画与国画双绝的艺术传奇

作者:本站 来源:本站 时间:2025/7/11 14:31:42 次数:

编者语:吴历,原名启历,号渔山,别号桃溪居士。出身书香门第,是明都御史文恪公吴讷的十一世孙。作为清初六家之一,吴历堪称烙画与国画双绝的艺术家。大英博物馆藏有他的火画册页。在烙画历史长河中,实物资料稀少,有名有姓的艺术家更是罕见,吴历的作品因而更显珍贵。吴历的绘画风格经历了从清丽淡雅到中西合璧的转变。前期作品多体现中国传统文人的审美情趣,后期加入天主教后,虽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但他始终在继承传统文学的基础上进行新的转化。他的山水画饱含人文关怀,展现了对自然与生命的深刻思考。无论是烙画还是国画,吴历都在传承中不断创新,两者相互映照,相得益彰。本期分享大英博物馆收藏的吴历火画册和两幅山水作品,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 

 “火画”即“烫画”、“烙画”。与烫烙在木板上不同,此“火画”是烫在纸上,不但能像墨分五色般,而且无一处烫漏,可谓绝技。    吴历  |  火笔山水图册十开 

 

 

 

 

 

 

 

 

清 吴历 火笔山水图册 绢本设色 25.4×34cm×10 大英博物馆藏

 


  吴历  |  山水画两幅 

 

 《湖天春色图》
吴历早期的作品可以发现他的整体布局都十分恰当,笔墨之间清润秀丽,皴染工细,书画风格独一无二。以《湖天春色图》为例,构图注重透视对比,不落窠臼。采用平远构图,画面分为前景、中 景和后景,前景是几株苍翠新发的柳树,笔法细腻,沉着有力,设色淡雅,枝头有几只小鸟在嬉戏追逐。
中景是一条绵延起伏的小路,向画面深处伸展,在画面的左上角消失留给观者想象空间。后 景是云雾缥缈的远山,朦胧中透着一股空灵感。
春风拂柳,绿草如茵,柳岔之间禽鸟欢笑,平静的湖面之上,水鸟自在飞翔,温润的岸边,也栖息着几只。堤岸绿草茵茵,柳树妩媚多姿;空中禽鸟欢笑,水中鱼儿自在,远山云气缥缈……
整个画面给人感觉既自然流畅而又清新宁静。笔法深沉而细致,皴染上清润透彻,设色更给人生机勃勃之感,风格清新而又自由。
画幅右上角的浓墨题记,不仅从角度上弥补了空白,而且浓墨和淡墨的远山也形成了对比,增添了深远感,题记本身录诗态事,也反映了吴历的高雅情趣,体现了诗、书、画三者的和谐统一。

 

 

《横山睛霭图》局部
50岁后,吴历开始不断接受西方艺术和教育,他的画风也开始跟着有所改变,层峦叠嶂,高山远水是他开始画的最多的内容。

其中类似王蒙那种苍浑繁密的笔法和干笔焦墨层层皴染都是他自身的创作而形成,他使用变传统阴阳向背法为西画明暗法来增加画面的浑厚深重,还自创了许多画家都做不到的“阳而皴”。
以《横山晴霭图》为例,吴历以干笔勾勒粗笔皴擦出了绵延起伏的群山,苍劲有力的松柏,淳朴厚实,脉络分明,皴法细密,有点牛毛皴的意思,零星藏于山间的房屋以及穿群山而过的河流给人一种超然之感。
画尾处空旷的河面上几条小船给观者增添了无限延伸的遐想空间。
短披麻皴将山石的结构表现得颇为生动,前实后虚,拉深了画面的前后距离,即体现了郭熙的“深远”又颇有董源、巨然的意味。

 

 《横山睛霭图》局部
虽从内容和形式上来看都是一幅非常传统的中国山水画,但经过仔细观察还是能从中能找到对传统的突破。
这幅画的几个主要山峰几乎都被从中间横向截断,留在画面中的只是山体的下半部分,这与 以往的山水画有很大的不同。
因为在其他山水画中主峰是一定要完整的,这种处理方法会使画面有一种纵向向外扩展的错觉,给观者们留下了一定的想象空间。

 

 《横山睛霭图》局部
此外,我们还能看出“阳而皴”的应用。在这幅画中,每一座山的右侧都是向阳坡,左侧则是背阴坡,有十分明显的光影的变化。
也就是说这幅画有一处唯一光源,而且是来自画面的右上角。这种唯一光源的绘画手法在当时的中国画坛并不多见。

 

搜索您需要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