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笔丹青烙冰轮——中国旅加烙画家翰燊烙画作品欣赏

作者:本站 来源:本站 时间:2022/9/20 17:04:04 次数:

编者语:中国旅加烙画家翰燊老师历时半世一直在为弘扬中华烙画而筚路蓝缕,殚精竭虑。他的心血之作《当代烙画》本已于2019年末付梓,但因疫情一再推迟付印而延宕至今。
每逢中秋倍思亲,月是故乡明。金秋时节翰燊老师特甄选几幅以中秋圆月为题的个人烙画作品分享给全国烙画同仁,以贺中秋。
原文发表在翰燊老师《美篇》上。烙画视界公众号特转发此文,借以对翰燊老师身在海外,心系祖国烙画事业发展的一片赤子之心深表钦佩与敬意。
弹指大疫三载,每每皓月中天凭栏北望,总不免感怀鉴真纳衣所缀那阕偈语“山川异域,风月同天”,以及苏轼《水调歌头》尾联那句脍炙人口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和秦观《鹊桥仙》中那阕千古绝唱“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不觉绿茵渐黄,萧瑟秋风今又是,把盏品茗赏月时。遂取秦观诗句谐音信手烧炭灼铁烙得“金枫与鹿异乡逢”一片为开篇小引。

自互联网引入传统文化后,每逢仲秋嫦娥仙子即秒变网红,嫦娥奔月也迅成高频词和大家竞相创作的绘画题材。因而表现嫦娥奔月题材的美术作品简直浩如烟海。要想出奇制胜地吸引观众眼球亦非卖弄绘画技巧和一般意义上的创意所能达成的了。而巧用木烙画得天独厚的肌理语言则似可达成天趣人意之妙。我遴选的这幅名为《嫦娥奔月》的烙画小品即是笔者利用尺把杨木夹板废料尝试的一帧拙作。这块媒材是一块带有结子和层积云状矿物线的瑕疵杨木夹板。之所以遴选其烙绘这幅《嫦娥奔月》,主要是因为板面上的那枚酷似皓月的活结,更令人称奇的是那枚结子上的年轮纹圆心上居然有一辐射状干裂,而那干裂简直就是微缩版的月面陨石坑所特有的陨石撞击月面后爆炸形成的辐射线状冲击波痕迹。再细细观察后会发现那结子上的自然肌理近乎完美地满足了传说中的广寒桂花树和大型天文望远镜所拍摄的月面‘地貌’的所有信息。也就是说,我只需稍加烙绘既可巧得一轮微缩版的月球 “标准照” 。而且环绕结子的熟褐色矿物线也恰到好处地上演了一出彩云追月,板面中段有一横贯板面宛若一缕云霞飘过的褐色矿物线。这在画面上既起到了遮挡嫦娥飞天裙摆飘带的作用,同时也是画面近景的构图需要。这两处矿物线色变在这幅烙画的画面经营上堪称 ‘完美瑕疵’大荟萃。我只需将怀抱玉兔直上重霄的嫦娥仙子烙绘于这些矿物线的 ‘云蒸霞蔚’之间便能不费吹灰之力既可巧得一幅嫦娥奔月图,烙画作业基本完成后我以白色彩铅对嫦娥罗衫略作衣纹层次勾勒以及玉兔和月面高光处的提亮,最后在这帧狭长条幅烙画的最下部题诗烙款一阕《新韵七律·嫦娥奔月》:阴晴圆缺秋复春,嫦娥无奈与兔邻。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今人探月古人吟,古今赏月意不同。待到神舟登月时,吴刚捧出桂花醇。

提及咏月歌赋每位稍通格律的华人都会想到那位举杯邀月的谪仙大神。下面特甄选两幅笔者以不同媒材表现这位诗仙的铁笔拙作。
首先介绍的这幅名为《谪仙邀月》。该作尺幅不大,系由一块北美云杉夹板烙绘而成。这种冷杉松材由于旋切工艺形成的年轮线间木纹软硬变化过大而不太适合烙画精细的作品。但对于写意类烙画,特别是带有文人画风格的烙画作品,如合理利用其木纹与结子等缺欠则可‘弄拙成巧’,化腐朽为神奇。我之所以选用这块夹板做媒材主要是看好它上面的一个宛若皓月的活结和掩映其间更有一抹宛若彩云追月状的夹皮变色。选定了这个天然肌理后,接下来就是如何对该肌理巧加利用的扣题构思与画面构图了。‘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自古文人骚客从来不乏以月为题的诗书画作品。古往今来,这类题材更是早已被开掘殆尽,要想‘画不惊人死不休’还真是不容易。然而,对于木板烙画而言,只要巧用木纹肌理和木材缺欠,形成弄拙成巧之势,相较其他画种就已先胜了一筹。有了天然‘圆月’,剩下的就是选一与之相映成趣的物象。‘李白前时原有月,惟有李白诗能说。’ 显然,举杯邀月之事非李白莫属。确定了主题物象,接下来就是对主题构思与构图的开掘,常言道,李白斗酒诗百篇,欲表现李白的放荡不羁,选择其遭贬谪后借酒吟月的醉态最具典型性。而表现一个封建文人骚客的浪荡形骸无疑以文人画那种寥寥数笔的写意画最为贴切。而在这种软硬过渡变幻无常的小幅松衫板材上烙绘简笔画也恰当其材。在开始构图与施烙之时我发现板面上除了那个圆月状结子外,还有一个较小死结,于是将其烙作一方砚台加以掩盖。李白的神态则着刻画其遭贬后借酒浇愁,面带自嘲苦笑的落魄神态,为增强这位谪仙彼时放浪形骸的颓态特烙了一只蹬脱的鞋子与赤足。前景烙上一丛幽然的野兰,中远景则以墨竹为衬。并作五字诀半阕:‘举杯邀明月,把盏诗百篇’以为题跋。整幅画以洗练的线条勾勒烙画而成,除对人物领、袖、诗笺及朦胧月色略施粉黛提白外,别无缀笔。如此苛求旨在充分体现写意烙画语言的言简意赅与‘笔墨’意韵。而贯穿于整个画面的那些飘渺若熏风薄云般的棕黄色木纹则把观者带入了这位诗仙的太虚幻境之中。这种天然媒材肌理与画面语言的有机结合正是烙画独特的语言样貌。

除木板外,在烙画媒材中有一种非常适合烙画的媒材-白桦树皮。桦树皮文化在中国北方狩猎民族中有着悠久的历史,它起源于旧石器时代晚期。桦树皮外皮中含有白色的桦皮脑,且游离地聚集在树皮外表,因此树皮为白色。白桦树皮里还含有40%左右的软木脂,这种成分与少量纤维素、木素一起组成了木栓细胞,使桦树皮不透水、不透气,轻巧柔软而富有弹性,因而完全可替代纸张,北方鄂伦春族祖先很早就已经开始在桦树皮上作画了。当然,其松软的质地使其更适合烙画。桦树皮上那酷似山石的灰色结巴和独特的短划线状条纹肌理更是独具美感。下面这幅《谪仙吟月图》就巧用了所有这些白桦树皮肌理。在烙画技法上没什么特别之处,只是在人物裸露肌肤部位以手术刀片小心地刮除了表层白色桦皮脑,以露出桦皮粉色基底以代肌肤之色。谪仙身着布衣只以白色丙烯略作勾勒。画面中的明月则是在此片桦树皮的一个脱落结空洞中填补了一片薄薄的树枝木口切片。

下面这幅也是表现冰轮玉盘的火笔之作。该作是我为著名文化学者、民俗学专家,吉林省民协主席曹保明先生所著《最后的狼群》韩语版所做的封面设计。名为《山狼嗥月》。为表现皎洁的月夜和月光下的雪地背景,特选取一张特级椴木板做媒材烙制。该书以一个真实的故事向人们讲述了由于人类对生态的破坏导致了野狼种群的灭绝。因而我将封面设计成一头仰天悲鸣哀嚎的孤狼,这绝不是杞人忧天,故作悲悯。其实,在我们这颗蓝色的星球上无时无刻不在上演着物种灭绝的悲剧,为此我特从浩瀚星空的大尺度宇宙角度来表现月球,以暗喻在这浩瀚宇宙,如盖苍穹之下,每一个物种的灭绝都在向我们人类敲响着警钟。为传递这一主旨,我采用了写实烙画技法极尽全力来表现这一主题,为增强画面的感染力和对比度,在烙画作业完成后,我又以稀薄的白色丙烯加油溶性白色彩铅对月面,雪地以及狼身上的高光与浅色调部分做了晕染和细部勾勒。宇宙的深邃背景则以丙烷喷炬喷灼烘烤成均匀的炭黑色。

国外绘画题材中有一类名为“The little fairy”这类题材的美术作品很受国外小朋友喜欢,甚至在成人中也有很多拥趸。我们权且将其翻译为‘小仙女’吧。这类美术作品中的小仙女往往都很卡通或很 ‘芭比’, 特 ‘萝莉’。这些小仙女往往都在背部长有飘渺美丽的蝴蝶翅膀状羽翼。我烙这个题材只是想让大家看到烙画在表现这类题材上也很有优势。在这幅烙画中我依然采用了将媒材天然肌理与画面内容巧妙而有机结合的手法。这是一块板面带有一枚边缘酷似一勾新月的结疤的云杉木板,结疤周边环绕着彩云追月般的木纹,这种云纹状木纹是云杉特有的肌理,我想这也可能是其之所以被称为云杉的原因之一吧。这块云杉板面尺幅不大,我将画面设计成了正方形构图,画面中心是小仙女与一只可爱的猫咪在一棵树干上荡秋千,树上的鸟儿和松鼠以及树下飞舞的蜻蜓共同谱写了一支祥和唯美的小夜曲。画面人物与景物采用了卡通风格和剪影手法。配画诗:《新韵渔歌子·小仙女》金风银钩彩云追,秋千摇曳惹人醉。小仙女,彩蝶衣,月下逍遥不知归。

最后介绍这幅我称之为多媒材烙画的作品采用了柳桉胶合板局部贴裱宣纸的复合工艺。这幅烙画之所以如此设计制作烙画媒材主要是想充分利用柳桉板的深褐色云霞状木纹肌理语言来烘托月下青鬃踏雪的气氛。但柳桉木板表面较粗糙,因而青鬃马身采用了局部裱糊宣纸的烙画工艺,实践证明,宣纸细腻白皙的质感确实达到了笔者与其的半工半写的烙画语言效果,一明一暗、一粗一细,柳桉木板与夹贡熟宣两种媒材的对比更加突出了青鬃马皮毛的光纤皮毛质感,同时也营造了雪夜的空寂感。近景雪中枯枝则直接烙在柳桉板上。全部施烙完毕后,根据柳桉木纹肌理走势,以稀薄的白色丙烯晕染打磨出彩云追月的天幕背景,画面前景则以较浓的白色丙烯涂抹皴擦出雪霁效果,并在马腿部位喷淋少许中等稀释程度的丙烯白色,以渲染月下青鬃蹄下溅起的飞雪点点。并为此情此景题《新韵五绝·月下青鬃踏雪图》一阕:彩云遮明月,犹闻马蹄疾。青鬃溅飞雪,千里走单骑。

原文由刘老整理并于 09-11发布在美篇。

搜索您需要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