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十九大 文脉颂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型网络传播活动反响强烈
来源:本站 时间:2019/1/12 10:05:56 次数:
为积极宣传党的十八大以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就,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2017年9月18日至10月下旬,文化部、中央网信办联合开展了“喜迎十九大?文脉颂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型网络传播活动。随着活动的开展,话题“喜迎十九大?文脉颂中华”在互联网广泛传播,取得良好效果。据统计,本次活动共开设专栏43个,参与记者1000余名,发布原创稿件2000多篇,全网重要位置推送作品130余篇。网上媒体报道量51.6万篇,网民转发讨论量189.5万条,微博平台“喜迎十九大?文脉颂中华”等相关话题阅读量5981万人次。特别是数读新闻《这五年,习近平这样谈文化遗产保护》,系统梳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论述,连续3天居网络头条,点击量超过1亿人次,形成刷屏效应。
为增强本次活动的专业性,让记者采写的文章见思想、见深度,8月29日至9月1日,文化部联合中央网信办举办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高级研修班,120余名媒体从业人员参加。9月15日至28日,组织200余名媒体记者赴贵州、福建、湖北、山西四省实地走访、参观体验;部署各省(区、市)文化厅、网信办结合本地实际开展活动、推送稿件;组成专门团队审稿把关、全网推送。通过报道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生动实践,集中呈现中华文脉绵延传续的美好图景,彰显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持续传承中华文脉的巨大成就。非物 质文化遗产宣传片《喜迎十九大?文脉颂中华》全网热播;新华网《一图了解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光明网《一图读懂什么是非遗传承人群研培计划》等突出鲜活案例、详实数据,网民纷纷点赞。
广大网民被非遗之美所感染,纷纷表达强烈共鸣之情。光明网评论员邓海建说,“非遗,口传心授又世代沿袭,见人见物见生活,网下的非遗要传承,网上的非遗传播更要红火。”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畲族银器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林仕元说,“媒体采访团的到来,不仅激励自己带动更多年轻人参与传承,对于互联网时代怎样传承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对于非遗传播宣传片,网民纷纷点赞“太漂亮了”“匠人匠心,感人至深”“优秀的传统文化和美丽的大好河山是我们的骄傲自豪,我们要继续传承并发扬广大”。光明日报官方脸谱账号对国家级非遗项目“雁北耍孩儿”表演进行直播,瑞典网友Baha Kerstin留言:“来自瑞典的问候,这场表演实在太精彩了!”尼泊尔网友Suresh Kumarlimbu留言:“太好看了!非常美!蕴含中国文化的舞蹈!”
上一条:生花铁笔 展烙画风采